我國船舶工業人才流失 高校實施訂單式培養
- 職場資訊 -
最新動態
-
中國產經新聞報
-
- 更新日期
2007-05-28
船舶工業在我國重工業中乃重中之“重”,到2015年,我國將以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出現于世,要達到這一宏偉目標,我國船舶工業必須要有跨越式的發展,而要做到這一步關鍵是人才。據了解,高校每年培養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下的專業本科生約1000名,卻有1/3~1/2的學生畢業后不再從事船舶行業工作,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么,高校又是怎樣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的,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張維京教授。
《中國產經新聞》:中國的航運業發展迅猛,而人才大量缺乏,是什么原因導致船舶類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張維京:我國現有10多所設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每年培養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到5000人,加上船舶類高職學校培養的大中專畢業生,人才數量遠遠跟不上船舶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數量相對不足的船舶專業畢業生一部分又流失到外資船企或船舶外行業,這也加劇了部分船企人才難求的窘狀。上海交大船舶專業學生近年來每年只有30%左右的學生選擇船舶制造,在人才市場化的今天,船舶專業畢業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收入不高是學生不愿從事船舶制造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部分全資國有造船企業的收入跟外資船企和其他行業相比有一定差距。另外,一些大學生認為,船舶工業屬傳統制造業,工作條件相對艱苦,個人事業發展空間不大,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大學生對船企的選擇。
《中國產經新聞》:針對船舶專業人才缺乏的現狀,學校在招生工作方面有沒有采取有效的辦法加以緩解?
張維京:我們以科研工程為主,根據國家的招生計劃,本科生每年招3個班約90人左右,碩士45人,博士30~40人,許多學生畢業后被船檢社、船舶設計院和701或708所選中,上海、廣州的企業也向我們要大量工程碩士。我校在培養船舶專業人才的同時,適當調整課程設置;鼓勵學生加入船舶系,今年我校有30名其他學科的學生換到船舶系從事船舶專業研究。
此外,我們還將與企業、船舶設計院和中國船檢社等單位合作,培養一批優秀的工程規范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