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我國相當長時期內勞動力還是供大于求
- 職場資訊 -
最新動態
-
人民日報
-
白天亮
- 更新日期
2007-07-03
未來二十年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始終維持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較高水平
勞動力還是供過于求
最近中國社科院發布研究報告,稱我國正走向勞動力短缺,并指出2009年將成為從過剩向不足轉變的拐點。似乎與此結論相印證,珠三角、閩東南的“用工荒”繼續蔓延。勞動力過剩還是短缺,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我國勞動力是不是真的要不夠用了?
“勞動力還是‘多’?!眲趧雍蜕鐣U喜縿趧涌茖W研究所所長游鈞這樣認為。他介紹說,從長期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當前和未來20年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維持在65%以上的較高水平。從“十一五”這5年看,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年均達2000萬人,把離退休等退出勞動力市場情況考慮進來,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加上需要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其他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達2400萬人。而在需求方面,按經濟增長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萬個就業崗位,加上補充自然減員,可安排就業1200萬人左右,年度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萬人左右?!疤貏e是農村富余勞動力還有1.2億以上。所以我們判斷,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勞動力不會不夠用,還是供大于求?!?br/>
至于人們擔心的“農民工不愿進城務工”一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顯示,從規模上講,農民工轉移就業的數量仍在增長,年均保持5%以上的增長速度。農民工城鎮就業也不存在明顯的流失。2006年的調研顯示,農民工在外就業時間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平均每年9.4個月。
當然,“缺工”也是事實——在珠三角,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滿足的企業僅為55%,閩東南地區更低,為50%。對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司長于法鳴認為,要具體分析成因,而不是簡單地斷定“勞動力供給不足”。他分析,這其中有地區性的原因。過去東部沿海地區對勞動力需求量大,城鄉就業收入差距能吸引大量中西部地區農村勞動力跨地區外出就業。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一批加工產業向內地轉移,不少農村勞動者選擇就地就近就業,而不是跨省打工。還要看到年齡和性別方面的供需差異。缺工企業想要的勞動力集中在16—34歲年齡組,特別是女性。而在外出勞動者中,青年勞動力尤其是女性的比重呈下降趨勢。
一些企業落后的用工理念也是“招工難”的原因。有關機構曾在部分不愿返回原單位的農民工中做過調查,發現認為“工資太低”的占51%,“加班太多吃不消”的占22%。正因為如此,目前招工困難的企業很大一部分是那些條件比較艱苦、經常加班、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的企業。
從這個角度講,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勞動力總量不會不夠用,只是部分地區、部分行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今后要下大力氣的仍然是擴大就業,增加崗位供給,與此同時通過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產業有序轉移緩解結構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