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畢業生走俏職場 企業多“經驗歧視”
- 職場資訊 -
畢 業 生
-
解放日報
-
徐敏
- 更新日期
2007-07-10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學位后培訓基地特聘一批企業高層主管為兼職教授,為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培訓。聘任儀式后,兼職教授們一起問診“畢業生覺得就業難,企業又招不到合適人才”之現象。企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大學生就業要樹立正確積極的心態,這是“地基”,在此基礎上才能“蓋樓”,即不斷提升能力;同時企業應少一些“經驗歧視”,把眼光放得更長遠。
“二流”畢業生走俏
某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青湖認為,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能否從職場新人順利轉變為成熟職業人,與心態大有關系。畢業生應該具備“走樓梯”心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而不是“坐電梯”,希望一步登天。進入企業后,先要學會做人,多觀察思考,虛心求教,在此基礎上提升工作技能,鍛煉創新思維。
如今,“二流”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日益走俏。不少頗具實力的企業反映,原先他們具有“名校情結”,但后來發現,一些名校畢業生自視清高,對企業忠誠度低,企業辛辛苦苦培養兩三年后,剛剛成為熟手,便跳槽了。而“二流”大學畢業生更懂得感恩,更容易知足。
企業莫犯“短視癥”
一個例子引起大家討論:本市一所名校旅游專業碩士生進入某旅行社實習,卻沒有一個部門愿意要他,認為他“自我感覺太好,但實際操作能力弱,連基本術語都不懂”。企業嫌畢業生派不上用場,此類現象并不少見。
不少企業界人士認為,高校固然應注重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對接,但企業也要把眼光放遠,不要犯“經驗歧視”的“短視癥”。翰博瑞強醫藥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孟凡強指出,有遠見的企業關注人才潛質,愿意為新員工培訓“埋單”,經企業一手培養的人才容易認同企業文化,更“好用”。
有關人士認為,企業與其抱怨畢業生實踐能力弱,不如想想如何設計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流程,倡導資深員工樹立起帶教、培養新人的責任意識。
校企須共同破解“實習難”
用人單位挑畢業生,越來越注重求職簡歷上“實習”一欄,但許多大學生感嘆實習難。企業界人士指出,高校和有關部門可以探索多種實習模式,如請中介機構運作實習業務,學生可付費參加實習項目,高校教師的科研項目也可吸納學生加盟。
上海商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凌進指出,傳統的最后半年“放羊式”實習,效果并不好,學生往往比較功利,想的是找工作,而不是如何通過實習提高能力。建議高校在學生大學四年中循序漸進安排實習,讓實習更具“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