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為何失掉了激情?
- 職場資訊 -
職場攻略
-
上海導醫
-
- 更新日期
2007-11-05
瑞貝卡在一家私立雙語學校做老師,畢業時她在媒體工作,她覺得壓力太大,轉而做了老師?,F在這所私立小學待遇很不錯,壓力也比較小,可是生活非常平 淡,她總是覺得工作很無趣,慢慢地,她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懷疑,一味追求平淡的工作,是不是意味著放棄理想和志向?其實我們都產生過同樣的疑問,幾年 工作后,進入職場時的理想被現實生活逐漸磨平,每天在慣性中機械地前進,變成了一具具“木乃伊”。
趙先生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已經七年了,當初放棄了繼續保研讀書的機會,選擇到北京工作,在西門子已經做到了高級主管的位置。別人都非常羨慕,可他內心深處一直把大學教師作為他的理想。最近大學同學聚會,同學小李讀完博士后回老家當大學老師,生活比較舒適和輕松。相比而言,趙先生覺得自己生活壓力太大了,剛剛才奮斗出一套北京房子,每天都拖著一身疲憊回家,越來越覺得自己追求的職業理想已遙不可及,困惑無奈一直困擾著他……
焦點話題
近七成上班族“不和諧”地工作著,只有不到10%的被調查者比較和諧
近40%的被調查者的工作并不和諧
超過40%的被調查者在工作中與他人的關系并不和諧
超過50%的被調查者與所在單位的關系并不和諧
近40%的被調查者的職場體驗并不和諧
這組令人感到震驚的數字,出自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同新浪新聞頻道聯合實施的
“2006年中國上班族工作和諧指數調查”,共有近4000名在職人員通過網絡接受了調查。
在眾多“不和諧”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自己的工作沒有什么意思”(63.4%)、“自己沒有得到合理回報”(49.2%)和“工作安全感比較低”(46.7%)。
麻木當成了適應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熱情在逐漸消磨,覺得理想和現實不和諧?北京市某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職業指導專家張瓊文先生解釋道:“首先在于我們職業理想的不和諧,學生充滿了理想主義,個人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往往難以實現預定的高要求;其次是成長結果不和諧,青年人容易‘志向遠大,才疏學淺’,犯眼高手低的毛病,有些人總拿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來修正別人,不可預計的后果可能是巨大的;第三,職場路徑不和諧,我們常常犯了這樣的錯誤,不去修正行動路線和思維模式,而是在不停修正奮斗的目標,剛出校門意氣風發,到了三十歲,生活的壓力使自己不斷改變最初的夢想,然后埋葬在現實生活中?!睆埈偽奶嵝?,時間一長,一些年輕人會把麻木當成了適應,以為這種狀況只是時間磨平了自己的棱角,變得“成熟”而已。其實,職場中,適應是一種積極心態,麻木是一種消極心態。這是完全不能混淆的。
張瓊文說:“初涉職場的人往往理想太大,源頭在于現在的年輕人在正規教育中處于‘倒掛’狀態。小學生我們教導‘五講四美三熱愛 ’,中學生我們教育‘熱愛班集體’,到了大學老師最多的就是說‘找到一份好工作’了?!薄八麄冊诒粍映砷L的慣性中沉默了太久,遠遠不能應付現實職場中遇到的問題。多數人不懂職業的定位,不知道做自己該做的事?!惫ぷ鞯母杏X不佳,“和諧”又從何而談?青年人應該用最富有激情的時間和精力創造最豐富的價值,不是摸索著適應這個社會,時間久了,創造力和激情自然就消失了。
古方今用不妨一試
“要分清職業理想和理想職業不是一回事?!北本┠硣H咨詢中心咨詢師趙劭祎告誡更為直接:“一般認為,只要你的職業理想符合社會需要,而自己又確實具備從事那種職業的素質,并且愿意不斷地付出努力,會有一天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理想職業卻帶有很大的幻想成分,職業理想偏重理想,理想職業側重職業,終究是兩種不同的認識。當個人的能力、職業理想與社會最佳結合時,即達到三者的有機統一時,這個職業才是你的理想職業?!甭殘鋈耸棵鎸β殬I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時,應該怎樣調整心態,讓自己能實現職業理想,也能找到理想職業呢?張瓊文給出了一道古方:“修身”、“齊家”、“治國”。
“修身”——這里指的是心態的調整,調整心態首先應該從自身出發,對內,讀書學習非常重要,“不讀書不足以明理”,內心的成長需要不斷磨礪和學習,有了心態的鋪設,就能較好地應付職場上出現的“不和諧”。
“齊家”——指鍛煉和綜合全方位的人際關系,以家為根點,鍛煉我們的人際關系能力,處理好了家人的人際交往,才能給我們職場的交往提供保障。大家不要小視“齊家”的重要性,家人的交往奠定了我們“治國”的基礎。
“治國”——就是要承擔社會責任,職業理想的最高層面就是能將自我的理想與社會國家理想融為一體,爭取自我的尊嚴和社會地位,這當然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做到,但是我們很多人可以把此作為目標準則來要求自己,最后的結果就是“平天下”了。
認識自己才能掌握自己
北京某職業心理咨詢師向晴認為,每個人都希望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工作,發揮自身的能量和價值,但往往在職場現實中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