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面臨9難題
- 職場資訊 -
畢 業 生
-
東亞經貿新聞
-
- 更新日期
2007-12-15
近年國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一直走低,畢業生就業難在2007年更是走到了頂峰,記者近日走訪了多所高校,向就業處的老師們詳細地了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我們看到,如今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困難和問題。
難題一:“凡進必考”政策普遍實施,新的路徑性矛盾凸顯。2006年以來,事業單位用人普遍落實招考制度,由于各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各地進行考試的時間不固定,形式不統一,標準不確定,拉長了求職時間,增大了就業變量,增加了就業難度,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一個新的路徑性障礙。
難題二:“編制核定”基本結束,超編運行普遍存在。由于小學和初中的生源急劇減少,高中的擴建基本結束,這一輪編制核定,中小學師生比由1:10降到1:13(高中)、1:16(初中)、1:20(小學),教師編制縮減使中小學校普遍超編。應屆畢業生面臨“有崗無編”的困境,入編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的重量級砝碼,一些學生還不能迅速適應和認可“人事代理”等做法,在觀望彷徨中錯過了很多就業機會。
難題三: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人才本土化傾向嚴重。一些省市出臺政策,以解決本地生源畢業生就業為己任,提高外地生源畢業生的準入資格,嚴重排斥外地生源畢業生。一些地方的教育局承擔了民政局的義務,迫于壓力,以多吸納本地生源畢業生就業的方式為地方社會的穩定“做貢獻”。
難題四:經濟發達地區出臺戶口限制政策,原有高端就業市場嚴重萎縮。傳統的北京市場,“城八區”出臺“雙非”政策,嚴格規定,“非北京戶口”、“非北京高?!碑厴I生不能進入城八區,而北京的郊區和縣市的就業市場又因為實行“三支一扶”計劃而用完了所有的編制,外地畢業生進入困難。上海市場實行打分制度。非985高校的本科生積分不足規定要求的71分,無法進入上海,只有研究生才能獲得準入資格。
難題五:就業市場嚴重“買方化”。用人單位“坐收天下才”,一般不需外出招聘即可實現招聘目標,一般不參加校園招聘會,把用人單位請進校園的難度越來越大。很多應用型專業畢業生就業需“送貨上門”,必須先實習,然后才有機會就業。
難題六:用人單位普遍提高用人“門檻”。用人單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費”現象,能要本科的要碩士,能要碩士的要博士。研究生就業層次下移,擠占本科生就業空間?!氨究粕荚?,研究生考核”成為用人的“潛規則”。
難題七:信息不對稱問題依然嚴重。學生把目光主要投向經濟發達地區,對正在崛起的較為發達城市和欠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不是很了解,主觀上造成就業區域狹小,就業機會偏少。一些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自設藩籬,只盯著“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非高薪不去、非大企業不選,非省會城市不進?!北姸嗟漠厴I生競爭有限的崗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加劇了就業困難的程度。突出的表現就是“有業不就”與“無業可就”的現象并存:“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情況同在:“事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崗位少”成為市場的常態。就業指導、咨詢、服務的任務很重。
難題八:“階梯式”就業挑戰學生心理承受底限。用人單位普遍青睞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或職員,這些成熟的高端人才在“人才獵頭”的推動下,流動速度加快,搶占了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的高端就業崗位?!半A梯式”就業成為大學生尤其是應用型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基本趨勢。應屆畢業生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能,很多畢業生要先在層次較低、待遇較少的工作崗位就業,有些工作崗位的社會層次和薪金水平已經突破了畢業生能夠承受的心理底限。
難題九:畢業生“走出去”的意識淡薄。在家“看等靠”的情況較普遍,多數畢業生只關注就業中心請來的用人單位,“誰來就和誰談,誰要就和誰簽”,走出去自主開拓就業市場的意識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