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哥”馬英九:善于妥協
- 職場資訊 -
最新動態
-
-
- 更新日期
2012-06-26
善于妥協,能尋求出其不意的問題解決方案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生于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952年隨家人移居臺灣。1967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72年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后赴美留學,學成回國后先入臺灣政治大學任教,后進入政壇。先后擔任蔣經國秘書、“總統”府顧問、法務部長、臺北市長和國民黨主席,直至臺灣地區民選“總統”。
善于妥協的實干家
馬英九雖然是一介書生,卻是個真正的實干家。他擔任臺北市長期間,在城市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實事,口碑極好。他整治臺北捷運系統,增加公交車專用道設施,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并完成連結國道三甲與臺北東區的信義快速道路。其間完成的復興北路車行地下道,為第一個在營運中機場跑道地下進行施工的案例。此外還有多項橋梁改建整建工程,城市整體照明美化與景觀改善工程。
馬英九不但實干,而且有政治智慧,善于妥協,能尋求出其不意的問題解決方案。這從他處置米酒漲價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來。米酒在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前每瓶25元(新臺幣,下同),之后民進黨執政時期漲到180元,往后幾年私釀和假酒猖獗,導致民怨四起。馬英九執政后決議在原本食用的米酒中添加少量食鹽,將飲用酒改成料理用酒,適用不同的稅率,因此最后降至25元,成功解決民怨。
馬英九任職“總統”后,一改陳水扁的對抗外交,推動外交休兵,出訪中南美洲國家時定調過境美國單純化,無公開活動,不以沖撞方式做過境外交。這也為臺灣地區在中國內地謀取了很多經濟利益。
學車八斗的海龜派
馬英九早年投身于保衛釣魚島運動(史稱保釣運動),他大學三年級即開始研究保釣這個課題。馬英九在美國哈佛大學修讀博士學位時的英文論文《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是華人地區首部研究釣魚島問題的學術論著。學成返臺后在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書,馬英九又在這篇英文論文的基礎上,再對釣魚島問題深入研究,于1986年用中文寫成了《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島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一書,為保釣運動提供了堅實的法理基礎。
馬英九既是實干家,又是學院派,這難能可貴。當今中國很多企業家在事業有成后都開始走進學府,充實自己,但大部分都只能說是趨炎附勢、附庸風雅,對真正的學術研究則少得可憐。建議有心入學的企業家能放下浮躁的心態,利用寶貴的學習時間扎扎實實做些管理學方面的研究,進而成為商場上的儒將。
清廉、清新、親和的公眾形象
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上臺后,馬英九遭排擠,從總統府被發配降級法務部當部長。當時法務部長并沒有多大實權,但馬英九卻因在任內成立廉政署,此為臺灣第一個專辦公務人員貪瀆的機關,并大力肅貪、查賄、掃黑,贏取了廣大民眾的認同,且炒熱了法務部這個冷衙門。
馬英九任期內重視“正人先正己,自清后人清”。他大姊馬以南,任職中國化學制藥公司副總經理時,該公司在馬英九臺北市長任內,陸續標得臺北市立仁愛醫院、慢性病防治院藥品采購案,被法務部依違反“公職人員利益沖突回避法”罰款4061萬元。
馬英九不但形象清新,一表人才,且深受島內女性青睞。雖廣受女性選民喜愛,但卻從未傳出過花邊新聞。他說:“美女坐懷我還是會亂,所以唯一能做的,是不給任何美女有坐懷的機會?!彼未髮W任教期間,凡是女學生到研究室找他,馬英九必然洞開門窗。從政后,凡有女粉絲請他在衣服上簽名,他一定懸腕。馬英九一派謙謙君子形象甚至引不起無孔不入的“狗仔隊”任何興趣,因為很難從生活作風上找到他什么缺點。
馬英九熱心公益,最著名的是他的獻血實踐。在過去的40多年里他捐血次數超過了150次,累計起來有足足將近80瓶礦泉水之多。在受到“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特別頒獎表揚時,馬英九自嘲“血馬”一匹,體現“骨肉同胞,血脈相連”的含義。
馬英九的公眾生活無可挑剔,在他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沒有濫用其政治資源。這在官二代身上,實屬不易。曾幾何時,中國內地凋落的政治明星薄熙來,同是能力超強、形象、口才俱佳的“官二代”,曾經也常常被政論家拿來和馬英九做比較,如今卻晚節不保。
雖然馬英九身上集中很多優秀的品質,以至于蔣經國曾經贊揚馬英九為“沒有缺點”的年輕人,但不可否認人都有缺點。馬英九謹小慎微,外界普遍認為他決斷力不足,瞻前顧后。比如2009年臺灣“八八水災”中馬英九政府的救災表現受到各界輿論批評,政論家南方朔就撰文痛批馬英九無能,說馬英九當行政幕僚可以,做領導人卻不夠。
此外,雖然時常顯出親民的一面,但馬英九“官二代”的背景也常讓他不知不覺地有高高在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