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求職“軟肋”
- 職場資訊 -
畢 業 生
-
光明日報
-
- 更新日期
2013-09-27
就業問題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今年5月習總書記在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考察時要求,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力促大學生就業,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仍是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主因。
促進就業還要關注“內因”。
當前,各級政府都不遺余力地采取措施擴大就業,力保就業局勢穩定。從國內的總體情況看,比較完整的大學生就業政策支持體系初步形成,各地也相繼出臺了具體的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仍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主因。
長期以來,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發展教育,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好,但缺乏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教育與實際工作需要對接不夠,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錯位,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性、產業結構的多元化不適應。產業升級呼喚高技術人才,但很多大學畢業生力不能及、難以勝任;中國制造呼喚技術工人,但高等教育難解技工緊缺之急;鄉鎮基層需要大學生補缺,但大學生赴鄉村進社區工作存在著“水土不服”。此外,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環節薄弱,在校期間實踐機會少,職業規劃欠缺,職業能力不足,畢業后不能很快適應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障礙。所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需從高等教育入手,對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做出探索。
職業素養缺乏是求職軟肋
對應高校畢業生求職難的現象,卻是不少用人單位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造成這一結構性錯位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畢業生缺乏用人單位所需要的職業素養。有的學生缺乏基本的求職技能,連簡歷都不會制作;有的缺少職業規劃,對工作性質、職業發展、行業形勢不了解,求職只是誤打誤撞;有的專業知識欠缺,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要;有的貪圖安逸,不愿到基層或艱苦行業就業;有的心理素質差,沒有職業自信,面對就業壓力選擇逃避退卻;有的缺乏敬業精神、團隊協作能力;有的缺乏誠信,求職時腳踩數只船,不知如何取舍;還有的缺乏最基本的禮貌,不懂得尊重人,應聘現場衣衫不整、嚼口香糖、摟摟抱抱等無禮現象經常出現。
職業素養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必備的素質,不僅包括較強的專業技能,還包括職業規劃、職業態度、職業行為、職業道德、職業適應能力等各方面素質。高校在學生培養中,更多地注重了專業知識學習,而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首先,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有待加強。很多高校開設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足。其次,大學生職業心態培養需要加強。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就業觀念,有的學生不能正確面對就業壓力和挫折而采取了極端行為。再者,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薄弱。有的心理自卑不敢與人交流,有的思想封閉不愿與人交往,有的不懂交往規則不會與人相處,有的自以為是,不懂得與人合作共贏。還有,大學生的基本職業知識欠缺。組織管理常識、社會交往規范、職業角色轉換、團隊意識、溝通協作等不同層面的知識和能力明顯不足。職業素養方面的這些短板,成為大學生求職就業的軟肋,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和事業發展。
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勢在必行
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需要高校、社會和大學生共同努力。從高等教育的角度,應解決好三方面問題:第一,更新教育質量觀念,面向社會需求辦學。高等教育要根據社會需要、經濟發展、行業需求確立培養目標,把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畢業生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要注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解決好人才培養層次與社會分工不協調的問題、大學生能力素質教育與社會工作崗位需求不匹配的問題。第二,構建職業素養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要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合理設置模塊,系統開設職業素養教育課程,做到知識教育、專業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并重。要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理想,規劃職業生涯,了解職業發展的相關知識,掌握職業實操技能,提升綜合職業素質。尤其要注重學生人格塑造和心態培養,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第三,高校要開放辦學,促進畢業生與社會平滑對接。要從大學生就業去向和社會歸屬的角度深入研究,促進大學生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需要有效對接。高??善刚埰髽I管理人士或技術骨干兼任導師,向學生講授產業發展、行業形勢、專業趨勢以及工作實踐知識;邀請社會企業界有經驗的人士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加大實踐教育力度,組織學生到用人單位有序有效地參與實踐和實習,實現學生學業與職業的提前對接。要注重對畢業生參加工作后的情況進行搜集和分析,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對大學生能力素質培養綜合評價,改進培養方案,幫助學生主動適應社會。
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還離不開社會資源的支持,更離不開大學生的主體參與。用人單位要克服“拿來就用”的用人觀念,主動介入到高校人才培養之中,為高校人才培養提建議,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訓平臺,為大學生入職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素質拓展訓練,并及時向高校反饋人才質量信息。大學生作為“當事人”,更要發揮主動性和能動作用,及早樹立職業意識,主動配合學校的培養計劃,充分利用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為就業做好知識和能力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