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省去年養老金收不抵支
- 職場資訊 -
政策法規
-
每日經濟新聞
-
韓冰
- 更新日期
2013-12-19
短短一年時間,我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從2011年的14個增至2012年的19個。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12月12日發布的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2年有19個省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缺口擴大了約240億元。
昨日(12月17日),《報告》發布方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該研究的數據都是由人社部提供。隨后記者致電人社部,但有關負責人稱不便接受采訪。
東北三省收不抵支超500億
上述《報告》顯示,如果只考慮征繳收入(不含財政補助等),2012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只有906億元,比2011年減少286億元。只有12個省份征繳收入大于支出,19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當期征繳收入小于支出,缺口共計1205.60億元,其中遼寧和黑龍江的缺口均超過200億元,吉林的缺口超過100億元。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中,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陳步雷、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周明等學者的分析不謀而合:在社保碎片化和人口流動矛盾加劇的背景下,廣東、江蘇、浙江、北京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由于外來務工人口多,征繳資金相對充足,而老工業基地和人口流出大省則因退休職工多、私營企業發展不景氣,而負重不堪。
以黑龍江為例,2012年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贍養率已達65.7%,這一比例為全國最高。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黑龍江參保職工的增長率為1.73%,而離退休人員的增長率遠高于參保職工增長率,達5.68%.
此外,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日益加劇,養老保險擴面潛力正在收縮,擴面難度越來越高。陳步雷預言,如不采取有效解決措施,“收不抵支”情況將愈演愈烈,一些地方財政很有可能面臨崩潰的危機。
個人賬戶缺口擴大240億
《報告》顯示,2012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俗稱“空賬”)達到29543億元,與2012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余額23941億元相比,超出5602億元,與2011年相比,“空賬”缺口擴大了約240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目前個人賬戶收益率趕不上工資增長率的現實環境下,個人賬戶實際上是無效的,唯一有可能使其有效的方式就是 “做實個人賬戶”。
然而,從目前遼寧、吉林等13個試點省份看,做實個人賬戶的情況不容樂觀。遼寧自2001年開始“做實”個人賬戶,2001~2003年,由于個人賬戶資金不能再被挪用,遼寧出現了當期統籌部分的資金不足以發放養老金的實際情況。為彌補當期支付形成的支出缺口,當時中央和地方財政分別承擔了缺口部分的75%和25%.于是遼寧在做實幾年之后,又開始挪用個人賬戶資金,并持續至今。
《報告》顯示,在2012年做實企業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的13個省份中,基金收入共計722億元。截至2012年底,全國13個試點省份累計做實個人賬戶基金收入3499億元,比2011年底增加了796億元,增長率為29.45%.
分析人士稱,這一數字雖有增長,但相對于龐大的29543億元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個人賬戶的巨大缺口源于各省統籌賬戶不足導致的個人賬戶被挪用。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以往口徑中的 “做實個人賬戶”調整為“完善個人賬戶”。
據了解,10月中旬,由人社部牽頭的養老制度研討會已將“個人賬戶采取名義賬戶制”納入頂層設計的研討范疇。但人社部至今尚未對“名義賬戶制”提出具體的落實措施。人社部官員昨日向記者透露,“名義賬戶制”的可行性還在探討論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