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職場“35歲”成一道坎兒
- 職場資訊 -
白領一族
-
廣州日報
-
吳婉虹
- 更新日期
2014-01-07
我國嫌“老”愛幼 歐洲愛“老”嫌幼
國內職場“35歲”成一道坎 揾工遭年齡歧視實為世界性議題
近日,廣州一位陳女士向記者投訴稱,自己是佛山一所民辦初中的教師,近日想換工作時卻發現,自己投了簡歷的學校,幾乎無一例外地告訴她,超過35歲的不要。對此,她認為這屬于明顯的年齡歧視,不僅不合理,更有可能是不合法的。那么,這種“職場年齡歧視”是否不公平,這個局又應該怎么破?
“35歲”現象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越來越多人抱怨過了35歲就很難換工作或者找工作了,打開招聘版,從電視編導、醫師、超市主管到藝術館工作人員,大部分的招聘廣告都注明了“35歲以下”的要求。越來越多人感嘆,在自己辦公室里很少見到35歲以上的員工,他們都哪里去了?
有人把這歸咎于某些新興行業變化速度太快。在一個理財論壇的帖子里,有網友抱怨自己所在的IT業,辦公室里一個35歲以上的人都沒有,一旦三十出頭,便開始憂心忡忡。亦有網友直言,如果35歲還沒有混到管理層,就自裁吧。
當35歲在職場成了一個“坎兒”,“職場年齡歧視”也成了一個白領心理問題。比如說,如果你在辦公室詢問年齡,對于女同事而言,這個問題也許既有性別歧視也有年齡歧視的意味;而對于進取心較強的年輕男士而言,問這個問題甚至被認為有炫耀的意味。
對于職場年齡歧視的問題,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李春玲博士認為,“35歲現象”可能是特定行業的現象?!叭绻麑T工既要求有一定專業技術技能,又有體力方面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35歲以上就是一個弱勢了?!?br/>
專家:在歐洲恰好相反
在福利制度較好的歐洲國家,如果在經濟衰退、勞動力需求下降、失業率上升的時候,職場年齡歧視反而是針對年輕人的。因為勞動保障比較健全,往往會把工齡短的員工先裁掉,所以年輕人的失業率一般都會遠遠高于中老年失業率。
對于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某些對新知識技能要求比較高的行業發展得很快,一定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年輕人就業就會有優勢。
如果在公司做白領混不到出頭之日,就很可能要考慮向藍領發展了?!霸趪?,某些技術性高的藍領工作,薪水要高于低層白領,美國最典型的高薪藍領行業是卡車司機、水暖工人等??ㄜ囁緳C的收入是非常高的,絕對高于低層白領?!?br/>
年齡漸成職場歧視問題之最
事實上,不但是在中國,職場年齡歧視問題在國外也越來越受重視。
去年,墨爾本大學一項研究表明,85.4萬名澳人感覺他們的老板因為性別、年齡、種族、宗教或者育兒責任而歧視他們,其中最多人抱怨的是年齡歧視,壓倒性地高于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研究者威爾金斯(Roger Wilkins)表示,年齡歧視是職場遭到不公平待遇中最常見的現象。
在美國情況亦然。美國1967年制定的《職場年齡歧視法》,是西方發達國家中第一部保障中高齡者就業權利的法律。在2012年,有22875人向聯邦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提出年齡歧視投訴,較1997年增加了44%,成為目前增速最快的勞動投訴類別。不過,如何打贏這種官司也是一個問題,因為在職場上關于年齡的歧視,你往往很容易感受到,但卻難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