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份“好工作”? 好工作,啥模樣?
- 職場資訊 -
就業動態
-
人民日報
-
- 更新日期
2014-03-06
希望年輕人多些奮斗的精神,關鍵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好工作是干出來的”成為每個人可觸摸、能實現、進而深信不疑的事實。
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727萬,許多人驚呼,去年哪里稱得上“最難就業年”,今年才是“難上加難”。不過,考察人力資源市場總體供求,崗位需求已略高于求職需求,用工單位似乎更有理由為難。這對矛盾,傳遞的是高校畢業生最大煩惱——“著急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好工作”。
好工作,啥模樣?
“錢多活少壓力小,位高權重責任輕”——大學校園,一直流傳著這樣對好工作的概括。相應地,地處大中城市的政府機關、大型國企、收益良好的事業單位,成為“好工作”的代表,連續數年排在熱門求職榜前列,是高校畢業生“馬上想要”的目標。
不單畢業生們這么想。春節回家,許多年輕人被問及找工作的事兒。倘若回答“去銀行”、“去政府部門”,親友們多半會恭賀“好工作,前途無量”,倘若去的是一家不知名的民營小企業,又恰恰處于傳統產業,親友們往往會安慰“沒事兒,慢慢來吧”,有的甚至悄悄議論“上幾年大學最后還是個打工的”。
取向如此集中,注定多數人就業滿意度不高,求職也會演變成一個失望不斷累積的過程。近10年的數據顯示,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每年提供的崗位數量,只占高校畢業生的20%左右。
更讓人憂慮的是,年輕人首次擇業時把“求穩”“求眼前回報”遠遠排在“興趣愛好”等因素前面,希望“馬上有份好工作”“一步到位”的想法,某種程度上暴露出創新精神、奮斗精神的缺失,對整個社會發展都很不利。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嗎?“適合自己”“發揮所長”難道不應是好工作的核心標準嗎?好工作、好前途不是干出來的嗎?年輕人不是更應該有股闖勁、更勇于去奮斗嗎?
然而,倡導轉變擇業觀、鼓勵到基層找機會,這類建議在現實中常常顯得無力。因為,好工作取向的背后,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近年來,體制內單位優勢突顯?!般y行加證保,兩電加一草,石油加石化,掃地拿得也不少”,這類有一定壟斷色彩的行業,收入水平遙遙領先,職業穩定性強,福利待遇齊全,求職者當然擠破頭都想進。相比之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只有非私營單位的2/3左右。差距還在擴大中。經濟增速放緩,中小企業利潤下滑,減薪是平常事。國有單位員工的工資剛性強,金融企業盈利狀況更是一枝獨秀,從業人員間的待遇差距進一步顯現。這更讓人產生“好工作就是好”的看法,不僅現在“樣樣都好”,今后還會“越來越好”。難怪急著“馬上就要”!
當“馬上要份好工作”的急迫愿望轉為持續加劇的“就業難”,如何化解這一矛盾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擇業觀固然要引導,但關鍵是在行業均衡發展、改善收入分配等方面踏踏實實做些工作。希望年輕人就業更多元,就要從利益分配上矯正就業取向過度集中的問題,營造公平的環境讓所有行業企業都有機會獲得較好發展。希望求職者更理性、不要都盯著高收入行業和單位,就要構建能力導向的規則,讓人們相信高收入是和高能力、高投入相匹配的。希望年輕人多些奮斗的精神,更不是喊喊口號能實現的,而是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好工作是干出來的”“努力奮斗獲得好前途”成為每個人可觸摸、能實現、進而深信不疑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