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面試不得不知的9大誤區
- 職場資訊 -
畢 業 生
-
HR教你找工作
-
- 更新日期
2016-07-28
1.簡歷都有了,怎么還要自我介紹?
你都這么問了,還好意思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再把簡歷讀一遍嗎?!
每次面試,聽到自我介紹把簡歷讀一遍的,我基本上就開始走神。
HR提前給了我簡歷,還把ta第一輪面試的情況告訴了我。
所以,我至少聽過你的經歷兩遍,不要讓我聽第三遍好嗎?!
那自我介紹應該說什么呢?翠花兒,上干貨!
建議參考以下順序和邏輯:
1.1 引起興趣: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其實在30秒內就會形成,所以,你開口的第一句話就需要有吸引力。
舉例如下:
我今早要來面試,但是昨天卻半夜3點才睡,(停頓)因為昨天下班前碰到了問題,所以我連夜加班完成了。
1.2 提出賣點:此前的線上講座曾經說到,在你準備簡歷的時候,你需要做一個賣點匹配。
那么這個時候,你需要把自己的賣點說出來。最好是1-2個,千萬不要超過3個,一是時間太長,二是說得太多,面試官根本記不住。
1.3 給出證據:針對你的賣點,你有什么事例或者數據來說明。
舉例如下:
我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強,為了快速學習,曾經一年做了5個項目,而我的同事,一般只有3-4個項目。
并且,我曾經用2個星期把某某行業的商業模式研究透了(記住,你得準備好,待會兒面試官肯定會問你對這個行業的理解)。
這里不需要特別詳細,但是事例需要仔細斟酌,因為面試官肯定會追問。
當然,這里也有個小心機,因為你在這里講的觀點和事例,都會成為面試官的追問主題,所以,你當然可以故意將一些自己擅長的,以掌握主動權。
1.4 總結及提出要求:
舉例如下:
我雖然沒有太多相關經驗,但我的快速學習能力讓我能夠很快上手,加上我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相信能夠很快為公司創造價值。希望能夠進貴公司做一名咨詢顧問,進一步學習組織設計相關的內容,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2.上一份工作經歷過短,總被抓住不放?
劣勢其實可以扭轉為優勢!
首先,不要想著掩蓋這份經歷!簡歷和面試一定要真實,這是大多數公司不可觸碰的底線。
其實過往簡歷的真實性和候選人的坦誠更為面試官所看重。
只要有合理的理由,一次的短暫經歷未必會被直接認定為缺乏職業穩定性。
相反,如果借助這段經歷的闡述,讓面試官有機會看到你真誠的態度、回答問題的邏輯性,以及,更重要的,你的價值觀,反而會轉危為安,劣勢變成優勢。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建立在:你在很短時間內離開那家公司確實有自己的原因。
如果你是因為怕苦怕累、脾氣暴躁、一時腦熱等原因作出的決定,那這篇文章也幫不了你。
3.跨行面試,面試官質疑你缺乏經驗?
能過簡歷關就是成功!
曾經有人跟我說:為什么企業面試那么死板?都要相關經驗。
廢話!你什么經驗都沒有,那你的價值何在?人家又不是學校,還得來培養你。
再說,就算培養,也得找個有潛力的吧?你好歹證明一下自己的潛力啊,總不能讓人家看面相吧?
話說回來,既然人家看了你的簡歷,已經讓你進面試了,肯定是有機會的,畢竟簡歷篩選也不是靠抽簽來的。
當然,面試的時候肯定還是會問問你的動機的,比如:
“你為什么現在才想起來要轉行,之前那么多年為什么不轉?”
你得把你的心路歷程交代一下,這里千萬別來虛的,真誠一點,把你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當然了,還是那句話,如果你自己也沒想好,或者對這行根本不感興趣,只是看著收入高或者光鮮,那這篇文章還是救不了你。
4.實習經歷和求職工作關系不大?
找工作不是從寫簡歷才開始的!
對于應屆生,企業就像是買期貨,看的是潛力。
所以,經驗其實沒那么看重,你覺得你就實習了幾個月,能給企業帶來多大價值呢?
看相關實習經驗,無非是看看你是否適合這樣的工作,降低風險而已。
所以,如果你能夠證明自己有足夠的潛力做好這份工作,相關實習經驗并沒有那么重要。
如何通過另一份工作的實習經驗來證明你有潛力適合這一份工作呢?
答案是突出共性能力。
比如,銷售和咨詢不相干吧?但是,很多能力是相通的,比如,同樣要求溝通能力,同樣要求市場分析能力,等等。
還記得線上講座的時候,有講過冰山模型(回復60獲取文章)。
冰山上面是技能、知識和經驗。
但是冰山下面的軟能力,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等等,才是決定一個人潛力的重要方面。
所以,只要你能夠說服面試官,自己過往的經驗證明自己的能力可以勝任這份工作,就可以了。
最后,我照例要潑個冷水:
第一盆冷水,你從沒體驗和實習過的工作,你真的確定你喜歡嗎?
第二盆冷水,為什么不去實習,你早在哪里了?
5.不知道怎么給面試官提問?
提問比回答更說明一個人的水平,問題是:你會提問么?
沒有廢話,只有干貨。
問題需要明確,別太寬泛:曾經有面試者問我“你對咨詢的大趨勢怎么看?”額,這是要我寫篇論文的節奏么?
確定對方有能力回答:曾經有人問題“貴公司五年后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
我也是打工的,公司不是我開的啊。再說了,這個問題估計連合伙人也沒那么清楚。
一般情況下,不要當場問面試結果:因為通常有不只一個候選人,最后是要面完進行比較的。
當然,有時候我看到明顯不符合要求的候選人,很快結束之后,也會在最后給一些善意的建議。
那么,你可以問什么呢?
誠懇型問題:以您的經驗,能夠做好這個崗位的人通常具備什么樣的特質?
好學型:我對這行確實很感興趣,您覺得我現在可以做什么方面的學習和準備?
心機型:(假設面試官說,公司氛圍很好,你想確定是否真的如此。此問題視面試官風格而定,不要見誰都問)您能否分享一下,貴公司氛圍很好的一些例子?
6.經歷和經驗都很匹配,卻被拒了?
面試中的細節表現可能更加重要!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么需要面對面的面試呢?
如果只是考察過往工作經歷,電話是不是效率更高、更節約面試官的寶貴時間?
所以,其實面試除了核實簡歷的真實性,主要是面試官為了面對面地看到候選人的整體表現。
包括其待人接物、形象氣質、邏輯性以及應變能力等。
比如銷售類的工作,面試官會考察候選人的氣質談吐,比如是否有足夠的親和力,待人接物是否讓人感到舒服。
再比如一個工作會面對較大壓力的話,面試官可能通過一系列問題來考察候選人的承壓能力。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壓力面試。
其實,一個閱歷深的面試官,通過你的氣質談吐、言行舉止(不是長相,不是顏值),基本就能夠判斷你是什么類型的人了。
7.進了公司卻因期望不一致而后悔?
因為你不會利用面試的機會獲取真實的公司信息!
如果有人拼命向你賣東西,你感覺如何?
面試也一樣,如果你在面試中只是一味地展現自己、拼命把自己賣給面試官,給人的感受未必有多好。
退一步講,即便你進到這家公司了,說不定發現自己掉坑里了,因為你沒有通過面試這樣難得的機會充分了解這家企業。
文化、氛圍這些看似虛無的東西,決定了你工作是否快樂的70%。
了解目標企業,通常有三種方式:
面試前:通過周圍朋友、搜索引擎、新聞媒體等方式,充分了解目標企業,當然,也包括面試官。
我曾經面過一個候選人,她在面試前,從linkedin上了解了我的過往經歷,聊起來的時候,面試氛圍就比較輕松。
同時,她還研究過我所在公司的顧問們,職業發展方向都是怎么樣的,以此來幫助她判斷是否要來面試。
面試中:你應該會見到你的直屬上司和ta的上司,請充分利用每次見面的機會,感受他們的溝通風格。
面試末尾:可以在提問環節,直接詢問面試官,ta覺得公司的文化是怎樣的、他希望的團隊又是怎樣的、他當時為什么會被這個崗位吸引,等等。
8.為什么面試總要舉例子?
有種面試叫做結構化行為面試……
這條是為了湊足9條才列出來的……
9.看完這篇文章,你以為你就會面試了?
你內心真正想要的,才值得擁有!
看了前面幾大技巧,現在是不是更有信心了?躍躍欲試開始準備了?好像離Offer更近一步了?
圖樣圖森破??!
企業面試,大多數情況下,往往先是HR,然后直線經理,最后大老板。
前面更多是結構化面試,看的是經驗和能力,而后面1-2輪,通常就是價值觀和動機的考察了。
從HR的角度來說,這些技巧或許可以過得了關,因為只要聽到能夠證明各項能力的事例,就可以了。
但是,直線經理以及更上層的管理者,他們身處其中,知道這份工作的難處。
他們也看了那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員工,他們更知道什么樣的人能夠成功,而這種判斷,更多是基于: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技巧很足的面霸們,看起來很沉穩很自信。
但有時候見多了,會讓人有種生產線上剛下來的感覺,雖然質量不錯,但總歸少了點人性。
而那些說話樸實、包裝痕跡不那么明顯的候選人,往往能夠真切地讓感受到這是個活生生的人。
所以,當你已經熟練掌握這些面試技巧之后,你所要做的,就是拋開這些。
你需要重新回到最初,問問你內心是怎么想的,問問你是不是真的想選這個行業,想進這個公司,打算一直奉獻下去。
有時候,你總是試圖欺騙自己的心,讓它覺得你是為錢工作、為虛榮工作。
其實呢,你還有其它的訴求。一旦在工作中其它訴求不能滿足,也會覺得沒有興趣干下去。
所以,面試之前先想想這句話:你別再騙自己,說你只是為了錢而找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