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聲直通全國兩會
- 職場資訊 -
就業動態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
- 更新日期
2020-05-23
85后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吳圩鎮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萌萌帶著許多農村年輕人的期待來到北京,她提出“數字鄉村建設”的建議,渴望農村的年輕人能乘上時代的快車。
關注青年發展,成為最響亮的青年之聲。近日,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聯合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啟動2020年“青聲@全國兩會”網絡建言征集活動,發青年之聲、獻青年之智、聚青春之力,讓青年的所思所想傳進國家議政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助力。
截至5月18日,累計5.3萬青少年參與活動,提交有效建議1.4萬份。數據顯示,最集中的建議均圍繞青年發展,關注青年成長。如何促進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培養、疫情對就業有何影響、青少年體質如何提高、如何看待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等,大家期待能在兩會中找尋到答案和方向。
關注鄉村振興中的青年人才訴求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曼注意到,近年來人們對返鄉年輕人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大學生返鄉創業,總被別人指指點點,覺得這人肯定有點傻,現在基本上沒有這種聲音了?!?br/>
盡管如此,但調查反映,鄉村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依舊是青年人才缺失。許多現實問題,擋住了年輕人返鄉發展的道路。最直觀的是,很多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還不完善,年輕人不愿回去。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鄉村是熟人社會,青年人才即使進入其中,在參與鄉村治理的過程中,很難有實質性的發言權。許多通過“三扶一支”、“大學生村官”等政策下鄉的青年認為自己的發展前景不明朗,無法扎根農村。
王萌萌曾到處走訪調研,找專家求證,想帶動村民搞現代農業,但一個老鄉不客氣地說,“你一個女大學生,來種什么田?你鍍完金走了,項目也沒了,我們一輩子攢的錢都打水漂了!”
直到她在村里“扎”了3年又3年,鄉親們才相信,這丫頭真能帶著大家干出點事來。幾年來,王萌萌帶領村民發展草莓、西瓜、龍蝦等項目,西孔村的特色農業從0發展到4000畝,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135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魯曼通過在農村創建國家級眾創空間,邀請了不少年輕人成為“農村合伙人”,通過深入與年輕人交流,她清楚,很多年輕人不愿意留在農村,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生長的土壤。有的年輕人跟她吐露心聲,寧可在外地要飯,也不能回老家丟人。魯曼正在探索年輕人在農村創新創業的模式,理想的狀態是,鄉村能有自己的產業,年輕人回到家鄉也可以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找到奮斗的方向。
后疫情時代 年輕人就業何去何從
有不少網友反映,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中美經貿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事實上,從“六穩”到“六?!?,在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一攬子政策中,就業位列之首。一些年輕人建議盡快出臺政策,鼓勵應屆畢業生投身基層建設,更好地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認為,如果把中小微企業的問題解決好,中國的就業就不會出大問題。他建議,進一步降低公積金和社保繳納比例,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積極推動靈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擔企業用工成本;引導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臺合作,解決企業融資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疫情使得不少年輕人在大城市獲得就業機會更加困難,“這部分人可能會選擇留在家鄉尋找機會,要給這些年輕人創造創業就業的環境?!?br/>
他建議,以電商為平臺,建立可持續的消費扶貧機制,讓一些年輕人從中找到合適的發展機會。2月以來,全國上百位市長、縣長通過直播帶貨,幫助本地產品銷售??捎烧鲗苿?,聯合電商平臺,對年輕人進行培訓,培養出一批高素質新農商人才,讓他們成為農產品代言人,發展當地產業,以解決年輕人就業的問題。
調查也能看出,許多年輕人希望能獲得有針對性的線上指導課程,包括線上求職技巧以及技能培訓等,提高線上求職成功率。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教授劉昌俊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許多大學生的就業預期與實際能力不匹配,能力不足、不愿吃苦,卻總想著能輕輕松松拿高薪。扭轉這種就業思想的誤區,就需要大學把大學生就業意識、就業能力培養作為學校教育長期任務,同時加強就業實習實訓、崗位見習等工作,提升學生綜合就業能力。